新闻中心News
多吃主食死得快?专家提醒:3个真相要知道别被误导了
身边总能听到有朋友这样讲,给米饭、面条、馒头等中国人常吃的主食都扣上不健康的“帽子”。 近年来,由于减肥的风气兴起,加上慢性病人群越来越多,更是有很多人们认为,主食都应该少吃或不吃,因为它们是肥胖和慢性病的“元凶”。 这是非常典型的误区之一,很多糖尿病人怕控制不住血糖,干脆“一刀切”,什么主食都不吃了,这是伤敌八百,自损一千的做法! 正确的做法是:不能不吃主食,但要学会怎样把主食给吃好。单一的白米饭、白粥升糖速度快,却可以放糙米、燕麦、红豆、荞麦等杂粮杂豆来一同煲煮。 国家级营养师谷传玲指出,杂粮杂豆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,可以帮助控制血糖,甚至起到降血糖的作用。 这个说法的源头,是发表在医学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的一篇文章,主要观点在于:多吃主食的人死亡率会比一般人高28%,但是并不是因为得心血管疾病而死的。 但营销号就会断章取义误导大家,并借此机会提倡“低碳饮食”、“生酮饮食”,向人们宣传「主食吃多了死得快」这样的歪理。 日本曾有一位极力推崇“不吃主食减肥法”的名人——桐山秀树,结果在2016年,桐山秀树在东京一家餐厅里因心梗猝死,终年 61 岁。 不少医生表示,“不吃主食”的限糖减肥法,会加重心血管负担。而新陈代谢的失衡,加速了动脉硬化、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。 因此与其说多吃主食死得早,还不如说多细糖类死得早,因为主食不全等于糖类。 营养师谷传玲认为,我们中国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主食过度精细化、单一化,才会被误导。 所以解决办法不是不吃主食,而是丰富我们吃进肚子里主食的种类,多吃杂粮,把精细碳水的比例降下来。 中国营养专家范志红指出,其实绝大多数的中国人,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都在60%以下,根本达不到上文中的研究所说的77.2%这么高。 而相对的,肉和脂肪虽然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来源,但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对脂肪和肉不节制地吃,尤其是像猪油、红肉这类食物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,成年人每日主食碳水应该保持在250克—400克,这个量的主食中,建议杂粮杂豆占50克—100克的比例。 这样不仅能保证给身体所需提供充足的能量,还能预防吃太多动物性食品(大众认知的肉蛋奶、脂肪)所诱发的慢性病。 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,谷物主食碳水和水是我们人体所必需,是给我们身体打好健康的底子。主食吃少了或直接不吃,都会让我们身体健康“地基”垮掉,严重者危害生命。根据以下3个建议吃主食,更有利于身体健康。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一定要多样化,谷类为主,粗细搭配。不同主食在营养成分组成不同,多吃种类丰富的主食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全面的营养。其次,精粮粗粮混着吃能够让我们吃得营养的同时,还能兼顾口味。主食多样化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帮助我们控制高血糖、高血脂等慢性病,有利于心血管健康。 不同的烹调方式,会影响主食的营养流失程度的不同。营养学专家建议,油炸馒头片、炒面、炸油条等油煎、油炸的食物要少吃。而炖煮、清蒸等烹调方式,对食物中的营养元素所造成的的损失较少,也不会带来多余的油脂摄入,更营养健康。 在外就餐时,一定不能忘记点主食。在外就餐的饭菜都相对油腻,热量也高,如果不吃主食, 很容易就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肉类。另外,如果在外就餐要喝酒,先吃主食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代谢掉酒精,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。 最后,在圈圈看来,人的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是多种多样的,单靠吃一种或几种食物是无法维持正常身体机能的。不能狭隘的理解“只吃肉不吃饭”或“只吃饭不吃肉”哪个更健康,走出饮食误区,我们才能做到更科学的安排自己的饮食。 [2]于全荣,吴仁保,张爱敏,刘党菊.不合理主食加工硒损耗及其危害[J].河南预防医学杂志,1986(03):45-46. [5]柳叶刀《一项涵盖5大洲18个国家的前瞻性队列研究:关于膳食中脂肪和糖(碳水)的摄入,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关系》